有誰了解“節(jié)能”的真正意義?或許有些做節(jié)能方面的人員也不太懂得這個“節(jié)能”概念。
對于這個“節(jié)能”概念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。
有的人認為“節(jié)能”就是“減少用電量”。所以有些為了“節(jié)能”夜晚也不開路燈。這樣用電量是減少了,但是卻沒有實現(xiàn)我們要在夜晚把道路照亮的這一“目的”,結果造成一些安全事故;
有的人認為“電度表”少走“字”就是“節(jié)能”。于是就有一些騙子來兜售能使電度表少走字的“節(jié)能裝置”,胡吹:該“節(jié)能裝置”對任何情況的用電都能“節(jié)電30~40% ”??!有些單位用了這伙騙子的“節(jié)能裝置”確實使電度表的走字減少了很多,但是給這些單位供電的變壓器其供電電流仍然沒有得到減?。∈聦嵣线@些騙子用這種“節(jié)能裝置”讓電度表少計了本該計量的實際電量,讓國家的電力部門蒙受了巨大損失,從而他們就能與買方單位分享這從國家那兒竊取的非法利益!
因此,我們有必要為“節(jié)能”一詞建立一致的概念:在客觀世界中,能量是守恒的,需要做多少功就得耗多少能。
例如,要把1000千克的物體舉高1米就得做9800焦耳的功,要做9800焦耳的功就得消耗9800焦耳的能量,一點都少不得。這是客觀規(guī)律,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,不是我們愿望只用800或是8000焦耳的能量把這個物體舉高1米就可以實現(xiàn)的,盡管我們有多“聰明”有多“非凡的創(chuàng)造力”,用盡各種“巧妙”的辦法,最終結果也只能是一個:“失敗”!
一般來講,我們通常是通過機械來做功的。例如,我們利用杠桿可以實現(xiàn)“以4兩撥千斤”的愿望,但是杠桿省力卻不能省功;我們可以利用油壓千斤頂來非常輕便地舉高這1000千克的物體,但是通過千斤頂來把這個物體舉高1米卻要做比9800焦耳多得多的功。這是因為我們除了要把1000千克的物體舉高1米以外,還必須將千斤頂?shù)闹鞲谆钊?米,外加要克服大小活塞與油缸的摩擦阻力,而且小活塞往復上下運動路程的總和又是1米的若干倍(由主缸活塞與小缸活塞的面積之比乘以2的積決定倍數(shù))。
這樣我們所做的功就是由兩部分所組成:一部分是用于我們的“目的”——把1000千克的物體舉高1米,我們稱之為“有用功”;另一部分是我們?yōu)榱耸×?,采用手段(利用千斤頂)而額外帶來的需要我們附加做的功,我們稱之為“無用功”。這“有用功”與“無用功”之和就是我們?yōu)榱藢崿F(xiàn)“目的”所付出的“總功”。我們把“有用功”與“總功”之比叫做“效率”。由于能量守恒的原故“有用功”部分是一點都少不得的,但是“無用功”部分卻是可以減少的,因為它的多少是由技術條件來決定的。
我們可以通過改進技術條件(例如,可以把活塞的“質(zhì)量”做得更“輕”;密封件的滑動面做得更光滑;液壓缸的內(nèi)壁做得更光滑;液壓油中加入特殊的添加劑等)來減少我們要做的“無用功”,從而減少了我們所付出的“總功”,也就是提高了“有用功”與“總功”的比值,即提高了“效率”。